当期目录

    2025年 第6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06-10
    肠道疾病护理研究与管理
    直肠癌术后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管理的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执笔:李虹彦 孙佳男 张晴 汪彦君 王美玲 胡海燕 王权 胡凯利 叶颖江 胡洁蔓 刘莹 汪晖)
    2025, 60(11):  1285-128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1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0¥) (867KB) (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编写直肠癌术后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管理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规范直肠癌术后患者LARS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纳入直肠癌术后患者LARS管理的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等文献。基于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共识”初稿。2024年9月—11月,邀请22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共识”初稿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进行专家论证,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判断系数均为0.97,熟悉程度均为0.84。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2和0.136(P<0.001)。该“共识”涵盖了LARS的定义、评估、预防、治疗、随访管理5个方面。结论 该“共识”的构建过程较为科学,能够为临床护士开展直肠癌术后患者LARS护理提供参考。

    放松训练联合运动干预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岳静燕, 杭琤, 刘伟, 张芦芬, 耿茜, 孟卫芬, 朱姝芹
    2025, 60(11):  1288-129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2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31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放松训练联合运动干预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常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的8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联合运动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化疗周期后6 min步行距离、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最终70例患者完成干预,每组各35例。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运动干预可维持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运动耐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情绪抑制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启示
    许采颉, 徐佩丽, 潘爱红, 王悦, 吴敏, 刘芮, 吴玉艳, 赵云凤
    2025, 60(11):  1295-130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3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15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情绪抑制的现状及潜在剖面,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4年3月—2025年1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外科、伤口造口门诊随访的结直肠癌造口的34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抑制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中文版简易心理弹性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调查,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36份,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情绪抑制得分为(30.84±10.49)分。根据情绪抑制水平分为高情绪抑制-压抑型(31.25%)、中情绪抑制-适应型(39.88%)以及低情绪抑制-过度型(28.87%)3个潜在类别。性别、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自我护理情况、知觉压力、心理弹性及家庭功能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情绪抑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情绪抑制具有明显的群体异质性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早期识别患者的情绪抑制类别,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抑制状况。

    术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思苑, 高欢玲, 刘利红, 李红梅, 陈薇镜, 杜晓龙
    2025, 60(11):  1302-130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4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18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术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拟行择期手术的25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感知年龄歧视调查表、内感受意识多维评估量表第2版、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术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38.98%。安德森症状评估和感知年龄歧视与衰弱呈正相关(r=0.534,0.568,P<0.01),内感受敏感性和自我管理水平与衰弱呈负相关(r=-0.444,-0.659,P<0.01)。自我管理水平对患者衰弱仅存在直接效应(β=-0.349,P<0.001),而安德森症状评估、感知年龄歧视和内感受敏感性对患者衰弱同时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β=0.235、0.287、-0.220;间接效应β=0.147、0.090、-0.113;均P<0.001)。结论 术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衰弱发生率高,应重点关注年龄大、女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且医护人员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患者内感受的专注力与稳定性,使其拥有对身体、情感更好的监测与调节,改善促进健康的决策和行为。同时,还应注重年龄歧视问题,为患者创造良好医疗环境。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核心症状的纵向研究及护理对策
    郑存风, 王峥, 刘海静, 高杰, 秦娅, 张清
    2025, 60(11):  1309-131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5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58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不同时期症状群及核心症状的变化,为制订精准的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5月在天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30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结直肠癌模块在第1化疗周期(T1)和第3化疗周期(T2)进行调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并运用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 T1时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00份,T2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00%。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T1时存在5个症状群,T2时存在4个症状群。在症状网络中,T1时苦恼是强度(rs=1.188)、紧密中心性(rc=0.004)和中介中心性(rb=36)最大的症状;T2时苦恼是强度(rs=1.397)最大的症状,食欲下降是紧密中心性(rc=0.004)和中介中心性(rb=39)最大的症状。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症状群持续稳定存在;苦恼既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化疗期稳定存在的核心症状又是化疗初期的桥梁症状,食欲下降是化疗中期的桥梁症状。医护人员在干预苦恼的同时还要优先干预食欲下降,提高症状管理效率。

    炎症性肠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启示
    骆燕芳, 张雷雷, 朱凌云, 虞晓琰, 鹿炳媛, 刘莹, 刘天浩, 孙仁娟, 苏珍珍
    2025, 60(11):  1315-132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6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24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潜在剖面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为制订规范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34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运动锻炼行为阶段分布量表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57%。炎症性肠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分为(64.61±14.83)分,其运动效能分为3个潜在类别:低效能-躯体情绪组(n=64,20.00%)、中效能-工作冲突组(n=158,49.38%)和高效能-社交干扰组(n=98,30.62%)。职业状态、复发次数、合并慢性病、自评经济压力及社会支持水平是炎症性肠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潜在剖面分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护士应基于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升患者的运动效能和促进疾病康复。

    炎症性肠病患者回避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
    王清玉, 周美景, 雷阳, 李莎, 顾珺怡, 林征, 卞秋桂, 杨洁凤, 唐李晨, 陈佳丽, 程涵天
    2025, 60(11):  1323-132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7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25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深入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回避饮食体验,为制订IBD患者饮食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2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4例IB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包括过度归因导致不当回避(症状反复诱导过度归因、疾病分期引发不当回避),消极自我导致管理困境(疾病恐惧降低自我效能、疾病创伤损害自我认同、知识缺乏限制自我决策),功能受损加剧角色困境(角色内化削弱社会功能、社会角色割舍饮食管理),外部制约强化实践困境(亲友监管加剧饮食压力、医疗缺位导致实践无助、传统观念束缚饮食尝试、经济负担限制均衡膳食)。结论 IBD患者的过度归因、消极自我、功能受损和外部制约的交互影响使其难以适应疾病变化,陷入回避饮食行为的困境。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通过建立正确认知,加强心理支持,引导正确应对,优化外部资源,提高患者的整体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恢复。

    专科护理实践与研究
    振动负荷刷洗法在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汤一帆, 毛二莉, 吴雏燕, 周秋敏, 郭川, 丁慧, 周莉, 孙慧
    2025, 60(11):  1330-133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8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20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声波靶点振动负荷刷洗法在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为改善脑卒中患者口腔期吞咽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5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采用声波靶点振动负荷刷洗技术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常规采用手动牙刷进行口腔护理,干预30 d后观察两组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改良Beck口腔评分、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口腔护理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 无样本脱落。干预后,试验组GUS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39,P<0.001);改良Beck口腔评分和吞咽障碍相关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SWAL-QOL得分和口腔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声波靶点振动负荷刷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口腔清洁程度,减少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基于收益与损失信息框架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谢玉生, 黄蓉蓉, 刘昭晴, 王乾沙, 王筑萍, 明玥, 杜艳, 张玮
    2025, 60(11):  1336-134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09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16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收益与损失信息框架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就诊行为意向及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4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贵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基于收益信息框架或损失信息框架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使用糖尿病足就诊延迟意向调查问卷、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问卷及诺丁汉足部护理评估量表比较三组干预效果的差异。结果 最终,收益框架组29例、损失框架组29例、对照组29例完成研究。干预后收益框架组糖尿病足就诊延迟意向调查问卷得分为(21.48±4.32)分,损失框架组为(24.31±2.49)分,对照组为(17.76±5.03)分,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725,P<0.001),且损失框架组优于收益框架组(P=0.01)及对照组(P<0.001);收益框架组诺丁汉足部护理评估量表得分为(55.83±3.06)分,损失框架组为(59.14±2.90)分,对照组为(48.66±2.58)分,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2.245,P<0.001),且损失框架组优于收益框架组及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基于损失信息框架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改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就诊延迟意向,促成良好足部护理行为,可为糖尿病足的院前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安宁疗护决策支持教育方案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陈昌连, 庄淑梅, 曹家燕, 陈希伟, 韩旭亚, 唐昕宇, 谢金晶, 强万敏
    2025, 60(11):  1344-135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0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19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安宁疗护决策支持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家属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水平及接受度。方法 以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为理论指导,基于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及专家函询结果拟订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1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名和对照组49名。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安宁疗护决策支持教育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安宁疗护知识水平、死亡态度以及安宁疗护的选择意愿。结果 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5个二级条目、59个三级条目。在方案应用阶段,有4名家属主动退出研究,最终试验组纳入46名、对照组47名。干预后,试验组安宁疗护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正向死亡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负向死亡态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为自己及患者选择安宁疗护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施该方案可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安宁疗护知识水平、改善其死亡态度,提高家属对安宁疗护的选择意愿。

    河南省含碘对比剂外渗管理现状及护士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
    宋圆圆, 王宇, 蒿若楠, 董方方, 黄霖霖, 杨巧芳, 贾晓辉, 白姗
    2025, 60(11):  1351-135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1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14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河南省含碘对比剂(iodinated contrast media,ICM)外渗管理现状、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2月—2025年1月对河南省16个省辖市55所三级医院放射科的护理管理者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护士对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别有55名护理管理者、64名护士参与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仅5.45%的放射科使用耐高压型中心静脉通路,32.73%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在设定ICM高压注射速度时,仅54.55%的放射科要求评估静脉通路类型及型号;仅9.09%的放射科在ICM外渗后要求观察2~4 h;仅50.91%的放射科建立ICM使用信息系统。护士相关知识得分为(90.00±17.59)分,放射科工作年限、职称是其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放射科ICM外渗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者应优化管理策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护士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专家共识的临床适用性及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谷嘉宁, 许冬梅, 邵静, 高静, 蔡壮, 屈燕花, 叶晓露, 张梦倩, 梅冬里, 张燕红, 杨波, 程艮, 王丽娜, 叶君荣, 林瑞月, 周永玲, 马润娟
    2025, 60(11):  1359-136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2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00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专家共识”(简称“约束共识”)的临床适用性及实施情况,为促进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规范化及更新共识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6月15日—7月15日,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0个省份480所医院的8 36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工具(2.0版)及自行编制的约束共识临床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 8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78%。临床适用性评分结果显示,约束共识可获得性评分最低(64.72%),可接受性评分最高(76.74%),是否接受过培训及所在医院等级是各维度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4 774名(87.42%)护士认为应用约束共识有助于提升约束操作的规范性。约束共识的安全率为79.51%,经济比率为76.87%。1 739名(22.17%)护士认为约束共识存在实施障碍。结论 约束共识临床适用性整体较好,其应用有助于提高护士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未来应提高约束共识的推广及培训力度,根据医疗机构特点制订分层推广策略,并不断提高约束共识的证据质量,从而改善其临床应用效果。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蕾, 聂芳, 彭文君, 郭利群, 刘姗, 黄欣悦, 冯志芬
    2025, 60(11):  1366-137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3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05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开展针对性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0月—12月选取广东省中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长期随访的205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量表、营养风险筛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24.3%,衰弱前期的发生率为39.3%,36.3%的患者为无衰弱。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原发疾病、睡眠状况、血清白蛋白浓度、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是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年龄大、居住地为农村、原发疾病为其他类型、失眠、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运动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患者更易发生衰弱。腹膜透析专科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此类患者衰弱的早期筛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延缓衰弱发生。

    肠内肠外营养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张黎, 吴怡雪, 陈芳芳, 张一清, 郑施, 徐慧娜
    2025, 60(11):  1373-137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4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05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开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规范肠内营养管理。方法 基于相关指南及指标体系,构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系统,包括营养筛查及评估、肠内营养实施、肠内营养监测、统计分析4个模块。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宁波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肠内营养患者和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4年1月— 2月作为试验组数据来源时间,2023年1月—2月作为对照组数据来源时间。比较两组营养风险筛查率、每日喂养中断率、肠内营养计划完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表,由医护人员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纳入111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01例患者。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率、肠内营养计划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喂养中断率、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表得分为(104.73±9.34)分。结论 应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营养风险筛查率及肠内营养计划完成率,降低每日喂养中断率及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人员对该系统的评价较高。

    1例超短肠综合征行小肠移植患儿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李成娟, 马培芳, 高兴莲, 余盈, 王泉, 宋璧麟, 熊丹莉
    2025, 60(11):  1380-138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5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8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超短肠综合征行小肠移植患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动态评估营养风险,制订并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实施营养支持策略,促进生长发育;联合运动干预措施,改善营养状况;加强对排斥反应的监测,促进肠功能恢复;强化延续性照护,做好营养监测与指导。经过141 d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顺利出院。

    疑难重症护理
    1例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术联合二尖瓣钳夹术患者的护理
    王幸奇, 何慧, 刘顺婷, 方霞
    2025, 60(11):  1385-138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6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0¥) (7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术联合二尖瓣钳夹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护理:成立多学科个案护理小组,共同完善手术风险预案;采用清单式护理管理,全面落实术前准备;动态进行心理评估,早期开展心理干预。术中做好并发症的监测及预防。术后护理:预防再发心肌缺血,促进心脏早期康复;做好容量管理,维持电解质平衡;落实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管理;加强尿道出血的护理。患者术后11 d出院,随访3个月,6 min步行距离由术前的240 m增加至560 m,回归正常生活。

    1例桥本脑病患者并发脑水肿和癫痫发作的护理
    陈梅雪, 封梅, 林清然, 蓝静儒, 单妙航, 吕伟涛
    2025, 60(11):  1389-139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7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9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桥本脑病并发脑水肿和癫痫发作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加强集束化脑水肿及颅内高压护理,减轻脑损伤;全方位综合管理癫痫发作,防控严重并发症;开展个体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护理,优化治疗效果;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实施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其家属负面情绪;提供健康指导和随访管理,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管理能力。经过27 d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经过半年随访,恢复良好。

    综述
    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及护理启示
    陈天超, 冯悦颖, 兰元梅, 吴昊琪, 柳馨怡, 白云锋, 赵明曦, 罗红波, 李尊柱, 吴欣娟
    2025, 60(11):  1394-139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8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8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膈肌功能障碍是机械通气患者常出现的问题,与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膈肌功能的评估方式、膈肌功能障碍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关联、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对临床不良结局影响的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优化评估技术、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其健康结局提供参考。

    数字疗法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洁, 丁珊妮, 陈慈爱, 徐亦虹, 王佳楠, 袁红娣, 潘红英
    2025, 60(11):  1399-140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19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85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数字医疗的进步,数字疗法作为新型一种手段,其安全、高效、智能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糖尿病足风险评估、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已逐渐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实施并推广。该研究对数字疗法进行概述,总结其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降低糖尿病足的复发提供参考。

    二元访谈在护理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张中羿, 臧子涵, 宋俊阳, 金园园, 李惠玲
    2025, 60(11):  1405-140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5.11.020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7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元访谈能够深刻揭示二元(如患者及其照顾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其在护理质性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系统梳理了二元访谈的相关文献,阐述了二元访谈的概念与应用范畴,深入探讨了5种主要的二元访谈形式及二元数据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阐释,旨在为国内护理研究者提供二元访谈质性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促进该方法在护理质性研究领域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