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践行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新时期的思考与行动
    吴欣娟, 王钰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3): 1541-154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3.001
    摘要2586)   HTML6)    PDF (1595KB)(66)    收藏

    护理工作作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民健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护理领域面临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不均衡、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同时也存在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服务模式多样化等机遇。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文从重视护士队伍的整体发展和科学管理;提升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水平;加强护理服务的智慧化建设,促进服务的社会化和普惠性3个方面,对如何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进行论述,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乳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郭苗苗, 严婷婷, 许丹丹, 袁玲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8): 901-90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8.001
    摘要2302)   HTML4)    PDF (1561KB)(40)    收藏

    目的 开发乳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信息系统并验证其在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制订“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整合型服务方案,开发可供全病程管理的信息系统。采用历史对照研究,便利抽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60例作为应用对象,将2022年5月1日—12月31日确诊的13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全病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2021年5月1日—12月31日确诊的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疾病管理。比较两组筛查诊断期相关指标、治疗完成率、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及患者癌症照护满意度情况。 结果 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两组穿刺等待时间、入院等待时间、筛查-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等待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6个月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痹及上肢感觉异常、皮下积液情况以及辅助治疗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的癌症照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乳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保障乳腺癌患者治疗完成率,减少其治疗并发症,提高其癌症照护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邓伟, 李小珍, 王英, 谭丽萍, 周保纯, 田凤美, 黄慧, 邹洁, 唐雯, 徐苏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0): 1157-116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0.001
    摘要2250)   HTML14)    PDF (1044KB)(45)    收藏

    目的 构建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方法 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函询,构建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该方案包含微误吸危险因素识别、体位管理、导管及气囊选择、气囊管理、机械通气与镇痛镇静管理、口腔及气囊上分泌物清除、口腔护理7个方面、19条内容。便利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接受治疗的141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72)和对照组(n=69),试验组应用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微误吸、VAP发生率和微误吸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和疾病转归。结果 干预后两组口咽分泌物微误吸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长和疾病转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平均发生时间分别为气管插管后7.5 d和3.8 d。结论 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分泌物微误吸管理方案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微误吸发生率,推迟微误吸和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进阶式肺康复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吕丹, 赵莹, 贺艳, 刘青, 宋福娟, 李萌, 张馨月, 王晓萍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7): 2053-206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7.001
    摘要2180)   HTML7)    PDF (1334KB)(51)    收藏

    目的 探讨进阶式肺康复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科、ICU、冠心病监护室等在2023年1月—6月收治的40例HFNC患者为试验组,2022年6月—12月收治的40例HFNC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实施包括病情稳定期、出院准备期、居家康复期的进阶式肺康复,且通过随访平台进行居家肺康复的依从性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及居家随访。比较干预前、出院后第2个月、出院后第6个月两组呼吸困难程度、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两组居家肺康复依从性。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呼吸困难程度、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比较,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出院后第2、6个月,试验组呼吸困难程度、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内,试验组居家肺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进阶式肺康复能改善HFNC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提高其运动自我效能和居家肺康复依从性,增强运动耐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王钰, 郝玉芳, 马玉芬, 徐园, 安然逊, 邓海波, 王磊, 王晓杰, 孙建华, 刘佳, 朱丽筠, 吴欣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5): 1804-181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2
    摘要1900)   HTML11)    PDF (1292KB)(29)    收藏

    目的 构建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为护士开展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提供较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课题小组前期开展的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循证护理实践项目为支撑,课题小组采用理论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构建工作模式初稿,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初稿内容进行论证,确定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结果 选择知识转化模式作为构建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基本框架;依据理论域框架、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权威系数为0.904,专家权威程度高,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主要包括知识产生、发现问题、本土化调试、知识应用、知识的持续使用、循证实践行为改变的概念框架6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该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运用专家会议法制订了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制订方法科学,研究内容可靠,为护士开展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分级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杨娜娜, 曾慧, 符丹丹, 王燕, 程传丽, 刘容, 罗露文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773-78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01
    摘要1844)   HTML7)    PDF (1645KB)(35)    收藏

    目的 构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分级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为护理人员科学地实施肺康复提供参考。 方法 2023年3月—10月,基于Triangle模型和循证方法构建肺康复分级方案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对条目进行修订,将构建的肺康复分级方案在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进行初步应用。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7、0.863,变异系数分别为0~0.285、0.052~0.24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7、0.145(均P<0.001)。最终形成的方案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方案应用后患者6 min步行试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和COPD疾病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分级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施肺康复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
    郭琼, 刘春芳, 张静, 汤琪, 张梦媛, 李秀川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2): 1413-142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2.001
    摘要1841)   HTML7)    PDF (1403KB)(41)    收藏

    目的 开展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评价其在提升护士及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水平及降低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筛选、评价与汇总,总结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基础,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明确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完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与管理的循证实践内容。2022年4月—6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外科病房开展循证实践,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护士各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和肠造口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水平及肠造口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结果 循证实践前纳入46例,循证实践后纳入49例。循证实践后,各审查指标执行率均有提升,总体审查指标执行率由0~66.67%上升至83.33%~100%,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问卷得分由(69.67±8.31)分提高至(80.18±8.07)分,护士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问卷得分由(79.83±5.97)分提高到(88.28±5.43)分,出院4、12周时,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展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与管理循证实践可有效提高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提升护士与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于艳艳, 李庆印, 高学琴, 康晓凤, 钟竹青, 张洪君, 张海燕, 丁四清, 庄淑梅, 赵振娟, 刘亚平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20): 2444-244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20.002
    摘要1834)   HTML15)    PDF (470KB)(85)    收藏

    2021年12月31日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T/CNAS 22-2021),对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基本要求、评估、操作要点和监测进行了规范。现针对该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保证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为规范护士用药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老年衰弱患者肌力训练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英杰, 刘薇, 朱宏伟, 王玉, 乔然, 仇海燕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4): 1669-167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4.001
    摘要1800)   HTML6)    PDF (1304KB)(47)    收藏

    目的 验证基于行为模型构建的老年衰弱患者肌力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为提高老年衰弱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行为模型构建老年衰弱患者肌力训练干预方案,运动干预过程包括运动意识培养阶段、科学健身指导阶段、运动习惯养成阶段。于2022年1月—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老年病房选取66例老年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房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模型的老年衰弱患者肌力训练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6个月的常规运动指导和健康教育,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肌力、心肺功能及糖脂代谢情况。结果 共有65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33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肌力随时间变化在干预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心肺功能方面,试验组肺活量在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6,P=0.034;t=3.385,P=0.001);两组心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脂代谢方面,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在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0,P=0.004;t=4.111,P<0.001);两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基于行为模型的老年衰弱患者肌力训练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和肺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脂代谢情况,但对改善心功能、控制血糖效果不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王晨, 汤婷, 孙晓慧, 屈明叶, 陈元元, 刘扣英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1): 1285-129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1.001
    摘要1747)   HTML3)    PDF (1224KB)(30)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的COPD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并初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在系统检索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内容分析形成COPD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初稿。2022年5月—8月,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COPD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选取在江苏省某2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COPD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使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量表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形成的COPD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包括6个干预主题,24条干预条目。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和0.16(均P<0.001)。在方案应用阶段,患者的招募率为56%,退出率为15%,高依从率为8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接纳与行动得分比较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得分、COPD患者自我护理量表得分在时间效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得分组间主效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COPD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临床医护人员促进COPD患者疾病感知和改善负性心理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护理领域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要点及典型问题分析
    胡雁, 荆凤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3): 261-26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3.001
    摘要1715)   HTML6)    PDF (7976KB)(148)    收藏

    混合方法研究范式在护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增加,丰富了护理研究方法学的多样性,但在应用中存在混合的逻辑性模糊、研究设计不严谨、结果整合薄弱等问题。该文主要分析了护理领域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类型、资料整合及常见问题,以促进该研究范式在护理领域中的规范应用和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执笔:刘芳 王宇娇 曹笑柏 高岚 徐松柏 米元元 孙红 苗凤茹 黎艳 李虹彦)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21): 2606-261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21.007
    摘要1681)   HTML44)    PDF (984KB)(162)    收藏

    目的 编写“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规范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相关护理工作,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方法 以循证实践为指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颅内压增高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评价、提取及汇总该领域高质量证据及建议,形成“共识”初稿。邀请27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和8名专家进行2次专家论证会议,对初稿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4,判断系数均为0.964,熟悉程度均为0.804。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7和0.083(均P<0.05)。“共识”包括颅内压增高的识别、监测、防控策略、急救与护理4个方面。结论 该“共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为护士开展颅内压增高预防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在不同部位置入效果的比较研究
    李祥云, 王洁, 刘畅, 金向红, 曹秀珠, 曾旭芬, 赵林芳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20): 2437-244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20.001
    摘要1672)   HTML1)    PDF (1322KB)(35)    收藏

    目的 比较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在不同部位置入的效果。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在上臂置入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对照组在前臂置入。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一针穿刺成功率、总穿刺用时、导管相关并发症首次发生时间、因并发症拔管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121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64例、对照组5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9.69%、66.67%;导管相关并发症首次发生时间分别为167(122,220)、104(73,168) h;因并发症拔管率分别为17.19%、42.11%;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71(124,258)、120(92,187) h,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88%、96.49%;总穿刺用时分别为352(296,446)、370(295,430) 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臂置入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首次发生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肢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放射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 (执笔:刘华芬, 周佳莉, 黄峥, 黄峥, 张智霞, 梁景煜, 蔡忠香, 陈付红, 周云英, 鲜于云艳, 闫琳, 喻惠丹, 彭会珍, 朱剑, 田园, 张燕, 蒋和俊, 张素)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3): 1581-158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3.007
    摘要1670)   HTML142)    PDF (533KB)(803)    收藏

    目的 形成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肢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临床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肢管理工作,减少术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运用循证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相关证据,提取推荐意见和研究结论,进行证据等级划分、确定证据推荐级别,形成“共识”初稿。2023年12月—2024年1月,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4次专家论证会,对初稿进行修订并形成“共识”终稿。 结果 共16名专家参与函询,专家积极程度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47、0.836,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3.80分,变异系数均<0.21,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2、0.314(P<0.01)。该“共识”涵盖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环节,涉及术前准备;术中体位管理、导线固定;术后导线固定、体位管理、活动与制动、翻身与转运、床旁术肢交接、拔管后护理、预防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感染等11个方面。 结论 该“共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规范临床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术肢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3种内容分析法在护理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陆华贞, 金园园, 李惠玲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1): 1405-140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1.018
    摘要1659)   HTML41)    PDF (676KB)(485)    收藏

    质性内容分析法是质性研究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之一,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文介绍了质性内容分析法的起源、发展历程及3种常见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背景,结合研究实例,详细描述了3种内容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并总结归纳了内容分析法联合使用的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质性内容分析法的认识,推进其在护理质性研究中科学、规范地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管理改进策略的研究
    冯小芳, 滕艳文, 朱雪梦, 李文玉, 李明明, 赖叔意, 陈冬雪, 陈晓燕, 孙彩霞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3): 1568-157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3.005
    摘要1626)   HTML4)    PDF (1118KB)(22)    收藏

    目的 改进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管理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为术肢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3年3月—2024年2月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1例和对照组236例,术后均采用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止血,试验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实施术肢管理改进策略,具体为开展逆向Barbeau试验,实现非闭塞性压迫,之后每小时减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肢管理,压迫强度以触及远端桡动脉搏动为指导,术后1 h首次减压,之后每2 h减压1次。比较两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中文简化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压迫时长、减压次数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对照组为44.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08,P<0.001);试验组中文简化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为(77.71±5.43)分,对照组为(74.66±5.8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4,P=0.001);试验组压迫时长(172±52) min、减压次数2(2,3)次,均低于对照组的(289±60) min、4(3,4)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实施基于逆向Barbeau试验的桡动脉非闭塞性压迫法可降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术肢并发症,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长,减少减压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护士评估止血器压迫强度和减压时机提供客观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1例药液外渗致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张媛媛, 龙秀红, 吕婵, 李鲜, 王艺, 黄兰英, 涂惠琼, 覃惠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808-81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06
    摘要1547)   HTML12)    PDF (774KB)(69)    收藏

    总结1例药液外渗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实施基于伤口评估三角的结构化护理措施;结合疮疡理论,确定中医护理干预时机;采用铜砭刮痧,促进伤口气血运行;采用火龙罐综合灸,促进伤口新肌再生。在多学科专科护理小组合作下,经过59 d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创面完全愈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知识图谱在慢性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颜钰, 龚姝, 段棣飞, 马登艳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6): 753-75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6.016
    摘要1457)   HTML10)    PDF (729KB)(79)    收藏

    饮食是影响慢性病发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可改变因素。然而,慢性病饮食管理的复杂性及长期性给患者带来巨大挑战。知识图谱通过语义技术对海量的知识进行规范化的表示、抽取、融合及推理,具有知识可视化和推理支持等特点,可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相关知识,为慢性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全面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阐述知识图谱的概念、发展及在慢性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慢性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ICU患者眼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的循证实践
    王丽竹, 陈媛儿, 李茜, 胡亚玲, 鲁海飞, 向艳, 王紫薇, 祁学峰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781-78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02
    摘要1447)   HTML1)    PDF (1465KB)(29)    收藏

    目的 以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为指导,将ICU眼部护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减少ICU患者眼部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ICU患者眼部护理的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结合专家建议、临床情境及利益相关者意见筛选证据;从证据应用的方法、层次、类型3个方面制订临床转化的实施策略;2022年4月—9月采用阶梯设计的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5个ICU作为研究场所,采用阶梯试验设计法,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确定各ICU的入组顺序,第1个月各ICU皆处于循证实践前期,第2个月第1个ICU开始进入循证实践期,直至第6个月,所有ICU都进入循证实践期,比较循证实践前后眼部护理措施执行率的差异,根据患者收治特点,将各ICU分为非脑科ICU、脑科ICU,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1 540例患者。在眼部护理措施执行率方面,循证实践后眼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润滑剂的使用率和可疑眼部感染处理率有所提高(P<0.001),但促使眼睑闭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证实践后,非脑科ICU患者结膜下出血、结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多的发生率较实践前下降(P<0.05);脑科ICU患者的结膜水肿、结膜充血发生率较实践前也有所下降(P<0.001)。 结论 以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为概念框架的ICU患者眼部护理循证实践可促进护士规范执行ICU患者眼部护理措施,减少ICU患者发生眼部并发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医五音疗法在肝郁脾虚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璇, 胡景贤, 韩舒羽, 王颖, 吴璇, 赵艳超, 刘雪娇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789-79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03
    摘要1440)   HTML7)    PDF (1271KB)(43)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个案化情志疏导干预在肝郁脾虚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住院的74例肝郁脾虚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中医情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个案化情志疏导干预,干预周期为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中医情志护理。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在患者入组24 h内、干预4周后进行评估。 结果 共72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干预前后,试验组广泛性焦虑量表评分、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试验组广泛性焦虑量表评分为(7.89±3.15)分,低于对照组的(10.14±4.41)分;试验组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为(12.33±4.08)分,低于对照组的(14.64±5.34)分;试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12.39±3.06)分,低于对照组的(14.22±3.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个案化情志疏导干预可有效提高肝郁脾虚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郭俊晨, 刘超毅, 许湘华, 戴云云, 杨索, 谌永毅, 肖亚洲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6): 1925-193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6.001
    摘要1423)   HTML2)    PDF (1444KB)(26)    收藏

    目的 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患者及其照护者需求访谈、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2023年5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8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基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居家照护,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随访,共干预8周。采用中文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症状负担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调查试验组的照护满意度。 结果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包括患者端与医护端,其中患者端包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知识科普库、用药助手、智能报告与监测、智能答疑、智能随访、智能表单8个模块;医护端包含工作台、个案管理、随访管理、预警提醒、科普推送、统计分析、用户管理7个模块。共67例患者完成干预,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应用效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症状负担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59.00±6.66)分,处于高满意度水平。 结论 使用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可减轻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妊娠期糖尿病非药物管理患者指南
    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 (执笔:邢年路, 周英凤, 陈姝宇, 方园, 李丽, 顾艳荭, 赵敏慧, 潘秀红)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6): 662-66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6.003
    摘要1422)   HTML235)    PDF (1303KB)(856)    收藏

    目的 构建妊娠期糖尿病非药物管理患者指南,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以循证方法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个人深度访谈和现场调查确定健康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和综合数据库,依据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系统进行证据质量分级;采用EtD框架汇总证据初步形成推荐意见;通过1轮专家共识形成会议和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对推荐意见进行修改并达成共识,形成患者指南终稿。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非药物管理患者指南核心内容包括筛查与诊断、产前管理、分娩期管理、新生儿低血糖管理和产后管理5个部分。结论 该患者指南制订过程严谨,充分考虑了患者意愿,形成的推荐意见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可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证据图谱在护理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余良梦, 俞小玲, 李佳镁, 阮晓芬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8): 1021-102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8.018
    摘要1417)   HTML5)    PDF (688KB)(46)    收藏

    基于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此过程中,快速、全面了解研究问题的概况,掌握证据现状,对于促进循证护理实践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证据图谱的定义、内容、实施步骤,综述了该方法在护理学领域的应用,探析其对护理科研质量的提升作用,并总结了证据图谱的优点、局限性和应用前景,旨在强化护理研究者对证据图谱的认识,激发研究兴趣,推动基于证据图谱的证据总结方法在我国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执笔:马艳 吴荣 张辰 李庆印 黄雨佳 赵明晶 付强 李永刚 王佳妮)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4): 1687-169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4.003
    摘要1414)   HTML8)    PDF (745KB)(46)    收藏

    目的 形成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的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实施术后护理。方法 全面回顾国内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护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文献及相关疾病诊疗方案等,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1轮线上专家会议,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函询专家应答率为93.75%,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7和0.920,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02和0.407(P<0.01)。通过专家函询及专家会议,形成的终版“共识”涵盖血流动力学监测、左心室辅助装置功能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经皮缆线的固定及切口护理、运动康复、健康教育、出院前考核7个主题。结论 构建的“共识”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共识”内容覆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的各个环节,可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提供参考及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预防和护理的循证实践
    郭雪娥, 卞丽芳, 李鹤, 李春艳, 施晓兰, 李琰, 陈佳萍, 卢芳燕, 张华芳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6): 645-65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6.001
    摘要1392)   HTML12)    PDF (1489KB)(56)    收藏

    目的 基于最佳证据构建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预防和护理的循证实践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学方法,系统检索、评价、总结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预防和护理的最佳证据。2022年9月—10月,以知识转化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情境对最佳证据进行筛选,制订循证实践方案,并于2022年11月—2023年3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进行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各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围手术期胃肠功能障碍管理知识合格率和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院BMI及血清白蛋白相关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 该研究制订了18项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医护人员11项审查指标执行率提高、知识合格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从11.9%下降至4.0%(P=0.037),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预防和护理循证实践的开展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支持,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有效降低了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加速了康复进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质性研究护理论文的撰写与质量评价
    刘均娥, 王莹, 孙柳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3): 276-28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3.004
    摘要1383)   HTML6)    PDF (5235KB)(103)    收藏

    质性研究在护理实践和理论构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以笔者多年质性研究的实践和教学经验为基础,从质性研究的认识与方法选择、护理类质性研究论文撰写与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思考,旨在加深护理人员对质性研究的理解,以期提升护理类质性研究论文的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黄奕敏, 黄丽君, 翁丹婷, 庄平, 谭益冰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812-81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07
    摘要1351)   HTML10)    PDF (1333KB)(59)    收藏

    目的 检索并整合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医康复护理相关的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证据推荐级别进行评定。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及5篇随机对照试验,总结出28条关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包括评估、中医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项4个方面。 结论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医护理技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自身意愿,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肺结核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心理控制源关系的混合研究
    韩冬芳, 田甜, 高畅, 张婧珺, 李小妹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9): 1029-103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9.001
    摘要1347)   HTML1)    PDF (1058KB)(33)    收藏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现状,并深入剖析其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以期为有效提升肺结核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1月—4月在西安市2所结核病定点医院选取3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收集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11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提炼主题。结果 量性研究最终纳入294例,肺结核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总分为(110.26±15.74)分;内部控制型健康心理控制源、机遇控制型健康心理控制源和职业状态显著影响其健康行为水平(P<0.05)。质性研究共提炼4个主题,包括自我健康意识的觉醒、建立正常生活秩序的渴望、多重不确定感的困扰及权威性指导的即时效应。质性和量性研究结果互相补充,验证了肺结核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结论 肺结核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在护理肺结核患者时,需要以健康教育为契机,借助个体健康意识觉醒的催化作用,提升其内部控制型健康心理控制源倾向,降低其因多重不确定感而出现的机遇控制型健康心理控制源倾向,帮助肺结核患者形成并维持持久的健康促进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研究
    王婷婷, 兰美娟, 张玉萍, 姚梅琪, 朱晨玲, 宋剑平, 杨燕, 封秀琴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5): 1797-180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1
    摘要1340)   HTML1)    PDF (1059KB)(21)    收藏

    目的 探讨并实践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实现同质化管理目标。方法 2021年12月,应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调查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个院区患者的就医体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在政策文件学习、专题小组讨论、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比较管理策略应用前(2021年12月)与应用后(2023年12月)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结果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应用后3个院区患者就医体验得分为(58.54±2.36)分,高于管理策略应用前的(58.13±3.24)分(t=-3.223,P=0.001),3个院区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1,P=0.458);管理策略应用后3个院区患者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得分为(98.44±6.22)分,高于管理策略应用前的(97.98±6.87)分(t=-2.490,P=0.013),3个院区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8,P=0.324);3个院区收到锦旗、表扬信的数量由应用前的1 661件提升至应用后的2 190件,增长率为31.85%。结论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以差异管理为手段、同质化要求为目标,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可提升一院多区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远程饮食与运动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姬春晖, 李月, 董正惠, 骆朝辉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21): 2565-257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21.001
    摘要1336)   HTML3)    PDF (1275KB)(22)    收藏

    目的 分析远程饮食与运动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2月—2023年2月,便利选取乌鲁木齐市2个社区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远程技术进行为期12周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躯体功能、肌肉力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6 m步速、5次坐立试验、握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饮食与运动干预可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躯体功能、肌肉力量、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随机对照研究护理论文的撰写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胡荣, 王春凤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3): 271-27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3.003
    摘要1320)   HTML11)    PDF (5646KB)(106)    收藏

    随机对照研究是评估护理干预技术最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科研论文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载体,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目前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护理类随机对照研究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论文撰写的规范性欠佳。该文结合既往文献总结、报告规范及论文撰写和审稿经验,阐述随机对照研究论文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内容的撰写要点,总结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护理研究人员规范撰写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居家运动方案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衰弱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宗小燕, 朱灵智, 王雪菲, 莫永珍, 许家仁, 欧阳晓俊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0): 1171-117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0.003
    摘要1292)   HTML5)    PDF (1282KB)(21)    收藏

    目的 探讨居家运动方案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8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级医院骨质疏松门诊招募52例符合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衰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试验组给予居家运动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干预12周和24周后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得分、握力、衰弱量表得分和中国人骨质疏松症专用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同时比较干预24周后两组骨密度。结果 在干预12周和24周后,试验组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得分、握力、衰弱量表和中国人骨质疏松症专用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全髋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运动方案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衰弱患者的躯体功能和上肢力量,改善其衰弱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共享决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崔怡爽, 何细飞, 王昭昭, 程捷, 杨伟梅, 陆丽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9): 1145-115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9.018
    摘要1272)   HTML0)    PDF (924KB)(11)    收藏

    目的 对共享决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范围审查,为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方法学为指导,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8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共享决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范围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检索到5个决策辅助工具。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及实施过程因素。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共享决策可帮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增加决策知识、改善决策体验、提高决策质量。未来应拓宽共享决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范围及内涵,开发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决策辅助工具,采取针对性措施,并探索共享决策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老老照护能力评估量表的研制和信效度检验
    周幺玲, 夏瑾燕, 刘雪, 鲁莹, 颜巧元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0): 1180-118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0.004
    摘要1268)   HTML1)    PDF (1062KB)(15)    收藏

    目的 研制老老照护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模型、自我管理理论、整体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参考“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月—8月选取湖北省、广东省等9个省份中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75例社区老老照护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老老照护能力评估量表包括3个维度、33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9,折半信度为0.92,2周后重测信度为0.84;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4,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8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260、增值拟合指数为0.933、非规范适配指数为0.995、比较拟合指数为0.994,残差均方根为0.047、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为0.074。结论 老老照护能力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老老照护能力水平的评估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低年资护士工作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段思雨, 侯铭, 丁敏, 孙瑶, 李萍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848-85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12
    摘要1254)   HTML9)    PDF (959KB)(30)    收藏

    目的 调查低年资护士工作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低年资护士工作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1月—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繁荣量表、工作重塑量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5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低年资护士工作成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431名低年资护士完成调查。低年资护士工作繁荣量表得分为(35.46±6.7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工作重塑是低年资护士工作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低年资护士工作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良性引导,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提高工作重塑水平以促进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成长,维持组织发展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头颈部肿瘤患者核心症状及症状群的网络分析与护理对策
    刘美子, 安然, 吴子童, 高菲, 陈文凤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7): 828-83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7.009
    摘要1245)   HTML6)    PDF (1307KB)(58)    收藏

    目的 调查头颈部肿瘤患者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构建头颈部肿瘤患者症状网络,识别网络中的核心症状和症状群。 方法 便利选取于2022年3月—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6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颈部调查症状的构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采用R软件构建症状严重程度网络和症状群网络并分析网络的中心性指标,包括强度、紧密度和中介度来确定核心症状和核心症状群。结果 头颈部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率最高的4个症状是口干(93.44%)、疲乏(89.07%)、食欲不振(86.34%)、吞咽或咀嚼困难(85.79%);最严重的症状是口干、食欲不振、口腔或咽喉黏液、吞咽或咀嚼困难。提取的4个症状群分别是口腔咽喉部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情绪睡眠症状群和病感行为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415%。症状严重程度网络中,口腔或咽喉黏液(rs=9.60)是强度最大的症状;症状群网络中,口腔或咽喉黏液(rs=1.20)、恶心(rs=1.00)、疲乏(rs=1.10)和嗜睡(rs=0.97)是4个症状群中强度最大的症状。 结论 口腔或咽喉黏液、恶心、疲乏和嗜睡是头颈部肿瘤患者症状群内的核心症状,口腔咽喉部症状群是核心症状群,建议医护人员基于核心症状和症状群制订干预措施,实施精准化症状管理,提高症状管理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乔文博, 侯思佳, 朱柯平, 李雅琴, 吴思远, 祁子怡, 王薇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8): 909-91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8.002
    摘要1242)   HTML7)    PDF (1097KB)(26)    收藏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盆底肌训练相关证据进行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拟订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对方案初稿进行论证、修改,运用德尔菲法在2023年2月—3月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选取2023年4月—9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B病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38例患者为试验组,实施该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A病区3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结果 17名专家参加了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0.89。第2轮函询条目重要性、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0、0.209(P<0.001);条目重要性、可行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8、0~0.20;最终形成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包括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29个三级条目。两组术后1个月尿失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试验组术后1个月盆底肌训练依从性评分(10.89±4.67)分,高于对照组(8.16±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提高患者的盆底肌训练依从性,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李鹤, 章梅云, 俞素芬, 唐林娜, 施晓兰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3): 1562-156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3.004
    摘要1227)   HTML2)    PDF (970KB)(14)    收藏

    目的 构建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并进行应用,旨在为提高医院随访效率,促进患者居家疼痛管理提供借鉴。 方法 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包括患者自我报告平台和管理员操作平台2个平台;管理员操作平台由工作台模块、随访计划模块、随访结果模块、健康宣教模块和数据统计模块5大模块构成。2022年1月该系统在临床正式应用,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并比较系统应用前(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与应用后(2022年1月—2023年11月)患者随访完成率、用药依从率、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等。 结果 该系统目前已在医院95个癌性疼痛相关病房推广应用。2022年1月—2023年11月,应随访4 248人次,实际完成随访4 127人次,随访完成率为97.2%,随访及时完成率为94.9%,系统自动随访率为40.1%,患者异常情况报告率为31.9%,患者异常情况报告及时处理率为89.1%;系统应用后癌性疼痛患者随访完成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应用后患者用药依从率由86.9%上升至91.0%、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由6.8%下降至5.2%、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由81.0%上升至8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能有效提高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率,促进患者居家癌性疼痛的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基于移动医疗的症状群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赵梦璐, 卢晓虹, 曹丽华, 李福海, 韩静, 姜欣, 崔伟宁, 赵倩, 张文忠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1): 1294-130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1.002
    摘要1223)   HTML10)    PDF (992KB)(64)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症状群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基于院内移动医疗平台设计CHF患者症状群管理模块,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6月—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病区的235例作为试验组,B病区的235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延续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医疗的症状群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的心功能状态、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最终纳入232例,对照组纳入225例。出院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状态、自我护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心功能状态、自我护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移动医疗平台对CHF患者进行症状群管理,能提高疾病管理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整体的自我管理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结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癌症患者决策疲劳的研究进展及护理启示
    房钰, 郝媛媛, 张晨, 董莹, 吴赢鑫, 姜桂春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8): 941-94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8.007
    摘要1221)   HTML0)    PDF (1087KB)(23)    收藏

    癌症的治疗方案具有多样性,患者在选择时需要反复权衡利弊,考虑各种健康风险以及对家庭的影响,易出现决策疲劳,不仅影响其决策判断,还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该文概述了决策疲劳的概念、理论模型、评估工具,总结了癌症患者决策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可为国内医护人员进一步制订个性化的决策辅助工具、开展相关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