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9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4-08-10
    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专题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研究
    王婷婷, 兰美娟, 张玉萍, 姚梅琪, 朱晨玲, 宋剑平, 杨燕, 封秀琴
    2024, 59(15):  1797-180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1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05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并实践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实现同质化管理目标。方法 2021年12月,应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调查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个院区患者的就医体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在政策文件学习、专题小组讨论、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比较管理策略应用前(2021年12月)与应用后(2023年12月)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结果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应用后3个院区患者就医体验得分为(58.54±2.36)分,高于管理策略应用前的(58.13±3.24)分(t=-3.223,P=0.001),3个院区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1,P=0.458);管理策略应用后3个院区患者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得分为(98.44±6.22)分,高于管理策略应用前的(97.98±6.87)分(t=-2.490,P=0.013),3个院区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8,P=0.324);3个院区收到锦旗、表扬信的数量由应用前的1 661件提升至应用后的2 190件,增长率为31.85%。结论 一院多区差异法管理策略以差异管理为手段、同质化要求为目标,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可提升一院多区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王钰, 郝玉芳, 马玉芬, 徐园, 安然逊, 邓海波, 王磊, 王晓杰, 孙建华, 刘佳, 朱丽筠, 吴欣娟
    2024, 59(15):  1804-181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2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29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为护士开展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提供较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课题小组前期开展的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循证护理实践项目为支撑,课题小组采用理论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构建工作模式初稿,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初稿内容进行论证,确定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结果 选择知识转化模式作为构建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基本框架;依据理论域框架、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权威系数为0.904,专家权威程度高,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主要包括知识产生、发现问题、本土化调试、知识应用、知识的持续使用、循证实践行为改变的概念框架6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该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运用专家会议法制订了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制订方法科学,研究内容可靠,为护士开展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毛文平, 骆金铠, 王力华, 张杰, 任海艳
    2024, 59(15):  1812-181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3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101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并探讨其在出院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多部门协作研究团队,构建包括随访定制模块、随访执行模块、信息备份与统计分析模块3个部分的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选取2022年1月—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A、B院区出院随访患者,A院区患者应用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进行随访,B院区患者采用人工电话随访,比较两院区随访效率;在两院区随机各选取100例出院患者,比较两组随访时长和人力投入情况。结果 A院区的随访率、有效随访率分别为99.96%及95.10%,B院区分别为99.84%、99.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8、2 081.008,P<0.001);A院区的意见收集率为0.47%,高于B院区的0.01%(χ2=249.365,P<0.001);A院区随访耗费小时数与岗位人力数更少。结论 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可实现人机多方智能交互,能够节约护理人力及减少随访所用时间,提高出院患者随访率。

    “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胡燕娇, 黎妍, 罗仕妙, 邹涛, 丁美祝
    2024, 59(15):  1818-182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4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87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为规范、有效评价“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条目池。2022年7月—10月采用德尔菲法对广东省的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评价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及意见协调程度,并结合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4和0.83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1、0.110(P<0.001)。最终构建的指标包括结构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57项。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科学性、实用性较强,围绕“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展开,可为有效评价护士的“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供一定的依据。

    照顾能力干预方案在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
    万胤辰, 王招娣, 吴坤, 周春霞, 程丽娟, 安向丽
    2024, 59(15):  1824-183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5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15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Meleis过渡理论制订的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院区接受治疗的94例晚期肺癌患者与其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试验组家庭照顾者在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的基于Meleis过渡理论的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包括角色认识、疾病知识、生活护理、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链接4个方面;对照组家庭照顾者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护理宣教、照顾教育和指导。干预后,比较两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心理负担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失访病例。干预后,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的心理负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基于Meleis过渡理论的照顾能力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照顾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科护理实践与研究
    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护理方案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薛蓉, 王雪静, 杨润平, 杜巧红, 张晶, 何海燕
    2024, 59(15):  1832-183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6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14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护理方案对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住院的120例终末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esearch Randomizer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住院期间,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采用简化版心理弹性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心理痛苦程度、经验性回避水平、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期间,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57例、对照组5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简化版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为(35.14±4.76)分,对照组为(33.17±2.9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4,P=0.009);干预后试验组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为(4.14±1.88)分,对照组为(5.69±2.1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38,P<0.001);干预后试验组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得分为(16.19±3.80)分,对照组为(23.93±2.4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02,P<0.001);干预后试验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为(117.00±8.50)分,对照组为(101.45±11.8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6,P<0.001)。结论 实施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经验性回避水平,提高心理弹性,改善生存质量。

    终末期肾病患者运动行为感知潜在类别与运动行为改变的关系
    郝永辉, 华慧娟, 何丽君
    2024, 59(15):  1840-184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7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1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识别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运动行为感知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潜在类别与运动行为改变的关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6月—2023年5月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65例ES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患者感知运动益处及障碍量表以及运动行为改变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提取运动行为感知的潜在类别,以一般资料和潜在类别为自变量,运动行为改变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241例ESRD患者完成调查。ESRD患者的运动行为感知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感知益处型(27.80%)、感知障碍型(17.43%)和轻微感知障碍型(54.7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运动行为感知潜在类别是ESRD患者运动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ESRD患者的运动行为感知存在群体异质性,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运动行为感知潜在类别给予针对性干预,以促进其运动行为改变的启动与长期维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决策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张岚, 高学琴, 林平, 赵振娟, 刘国杰
    2024, 59(15):  1847-185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8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9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进行健康行为决策时的体验和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决策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2年7月—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选取16例PCI术后1年仍存在不健康行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其决策体验与需求进行深度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2个主题,6个亚主题,包括健康行为决策体验(健康行为获益的不确定感、健康行为低认同感、担忧行为改变的负性影响);健康行为决策需求(健康行为知识的需求、医疗资源的需求、情感支持的需求)。结论 PCI术后患者较低水平的健康行为与其健康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多种冲突体验和需求有关。临床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体验和需求出发,重视并及早识别患者的冲突体验,从知识、医疗资源、情感支持等方面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健康行为的转变和长久维持。

    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延芝丽, 杨支兰, 赵慧敏, 翟艳萍, 加悦悦, 晋源媛, 田紫薇, 刘星宇
    2024, 59(15):  1852-185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09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14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编制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 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初始版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于2023年7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于2周后对20名老年人再次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作答率分别为92.3%和91.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6,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均值分别为2.04~3.79分、3.50~3.82分,满分比分别为4.2%~83.3%、54.6%~86.4%,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42、0.11~0.2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32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拟合指标为: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908、近似误差的均方根为0.054、比较拟合指数为0.931、增值适配指数为0.932、非规范适配指数为0.922。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折半信度为0.806,重测信度为0.933。形成的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包括运动、活力、感觉、认知、心理5个维度,共35个条目。结论 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老年人内在能力水平的可靠工具。

    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发展
    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魏永婷, 席祖洋, 田书梅, 郑一宁, 谢丹
    2024, 59(15):  1860-186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0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5¥) (128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期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5月—12月,以个人绩效四维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焦点小组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层次分析法确定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经过2轮专家函询,第1轮函询发放问卷29份、回收27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3.10%,第2轮函询发放问卷27份、回收27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第1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41,第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37。第1轮专家函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24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01~0.352;第2轮专家函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20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75~0.407。最终形成包括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性绩效、努力绩效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4项三级指标的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专科性与适用性,可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潜在剖面分析
    李卫娟, 赵越, 蒋敬, 刘梦媛, 罗慧, 冯心语, 李映兰
    2024, 59(15):  1869-187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1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05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HPL)的现状,探究其类别特征,分析不同类别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3月—4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湖南省10所三级综合医院的1 326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PL量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评定量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调查,对护士HPL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同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1 220名护士,HPL量表得分为(62.61±18.67)分。三级综合医院护士HPL可分为生存型(25.41%)、活力型(21.97%)和常态型(52.62%)3个剖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应对方式、每日非职业性体力活动情况、自觉健康状况、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护理工作环境是三级综合医院护士HPL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护士HPL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建议护理管理者依据不同类别护士的特征进行个体化干预,可将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作为干预的核心,以提升其HPL水平。

    肠内肠外营养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卜黎静, 程飞儿, 张爱琴, 赵敏燕, 张议丹
    2024, 59(15):  1877-188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2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110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尽早识别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工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所得因素综合效应量OR值取自然对数为模型预测公式中各因素的系数,不耐受发生率和未发生率比值的自然对数为公式的常数项。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收集3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模型验证组,将收集的临床资料代入预测模型,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纳入13篇文献,获得7个报告次数≥3次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0.97,95%CI(0.94,0.99),P=0.0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OR=1.17,95%CI(1.01,1.36),P=0.040]、合并糖尿病[OR=1.21,95%CI(1.05,1.40),P=0.008]、合并神经系统疾病[OR=0.85,95%CI(0.74,0.98),P=0.020]、进行机械通气[OR=3.21,95%CI(1.82,5.66),P<0.001]、使用镇静镇痛剂[OR=2.27,95%CI(1.66,3.10),P<0.001]、 使用促胃动力药[OR=0.23,95%CI(0.15,0.36),P<0.001]。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5.00%。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0.619-0.031×年龄+0.157×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0.191×合并糖尿病-0.163×合并神经系统疾病+0.820×使用镇静镇痛剂+1.166×进行机械通气-1.470×使用促胃动力药。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89,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667,对应的临床诊断阈值为0.536。Hosmer-Lemeshow检验χ2=13.410,P=0.098,Brier得分为0.19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普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医护人员识别ICU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了工具。

    基于移动医疗的患者居家管饲营养管理的范围综述
    时铭, 厉蒙杰, 傅蔓易, 方雨慧, 屠杭佳, 张书怡, 何桂娟
    2024, 59(15):  1884-189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3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96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移动医疗在患者居家管饲营养管理中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18日。按照范围综述框架,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9项研究基于出院计划模式、医院到家庭营养管理模式、指导护理模式等理论模式进行管理。主要形式为应用程序、通信软件和网站平台。管理内容包括健康指导、定期评估、会诊转诊、自我管理、健康档案、服务预约、同伴支持。评价指标涉及患者身心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照护者能力、家庭负担、患者评价。结论 移动医疗在居家肠内管饲营养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未来应成立多学科团队,开展高质量研究,不断完善移动医疗管理的形式及内容。

    疑难重症护理
    1例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朱慧娣, 章梅云, 严莉莉, 江月红, 徐巧英
    2024, 59(15):  1891-189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4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0¥) (8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缓解局部受压程度,改善胃肠道症状;建立以腹痛为主线的监测评估方案,谨防严重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实施预康复护理,降低手术风险;积极做好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及出院后延续护理。患者于术后第22天出院,随访6个月,体重有所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27例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陶建, 雷黎明, 宋亚敏
    2024, 59(15):  1895-189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5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8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2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积极干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避免胸腹内压急剧升高。术中做好困难气道的管理及急救护理配合;落实集束化肺功能保护措施。术后优化体位管理;实施肺膈肌保护策略;采用渐进式降级脱机疗法,增强呼吸肌耐力;加强肺部感染的监控;开展早期康复及心理疏导。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6例痊愈出院,1例脱机困难予气管切开并转入呼吸康复医院。

    证据综合研究
    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徐雅楠, 袁玲, 武丽桂, 刘雅慧, 康玉彪
    2024, 59(15):  1900-190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6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105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整合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体验,为进一步推动国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开展、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按照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归纳。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出40个研究结果,形成11个类别,概括为3个整合结果。①医护人员感知到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益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工作满意度;提高安宁疗护的连续性。②医护人员认识到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挑战:远程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差、设备操作复杂;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患者特殊的照护需求无法满足;服务时间难以限定。③医护人员认为远程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还需改进:重视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将远程安宁疗护作为辅助方式;注意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结论 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诸多益处和挑战,医院管理者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多方位支持,加强远程居家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建立线上和线下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国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质量。

    音乐疗法对卒中后失语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杨玲虹, 贾瑞英, 魏慧, 柳妙妙, 高杨琴, 杨红燕
    2024, 59(15):  1908-191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7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5.0¥) (13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音乐疗法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关于音乐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Cochrane 5.1.0手册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研究,包括8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音乐疗法显著改善了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自发言语[SMD=0.60,95%CI(0.40,0.80),P<0.01]、听理解能力[SMD=0.49,95%CI(0.32,0.67),P<0.01]、复述能力[SMD=0.77,95%CI(0.60,0.94),P<0.01]、命名能力[SMD=0.54,95%CI(0.29,0.78),P<0.01]、沟通交流能力[SMD=0.40,95%CI(0.02, 0.78),P<0.01]、抑郁情绪[SMD=-0.75,95%CI(-1.10,-0.40),P<0.01],在改善失语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82,95%CI(-0.26,1.90),P=0.14]。结论 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抑郁情绪,但未能改善患者的失语严重程度。

    综述
    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的研究进展
    王旭阳, 郭芝廷, 张玉萍, 金静芬
    2024, 59(15):  1916-192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15.018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7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是帮助风险个体理解风险信息,引导其改善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护士作为风险沟通的主体,有效开展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对降低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至关重要。该文对健康风险沟通的概念及发展、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的影响因素以及实施风险沟通的建议3个方面进行综述。建议护士在开展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时,要充分考虑沟通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偏好,设计个性化风险沟通方案,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