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
    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执笔:常红, 张素, 范凯婷, 赵洁, 田思颖)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 10-1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1.001
    摘要2940)   HTML469)    PDF (963KB)(2803)    收藏

    目的 制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作为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的指导工具,以规范溶栓治疗的护理行为。 方法 严格按照循证护理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草案,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目录Ⅱ对指南草案进行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 结果 构建的指南推荐意见涵盖了院内组织管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体位与离床活动和质量管理共5个方面的内容。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的判断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作为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的实践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 执笔:王霞, 孙众, 赵路, 王培, 马晶淼, 侯秀凤, 张楷丽, 袁晓宁, 王蕾, 孙文彦, 高凤莉, 王华芬, 孙红, 蔡虻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3): 2821-282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3.001
    摘要2677)   HTML730)    PDF (744KB)(2745)    收藏

    目的 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静脉治疗,制订《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方法 运用循证方法,按照证据级别高低,检索、评价和汇总该领域的证据,提取相关推荐意见和研究结论,形成《共识》初稿,通过1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征求国内多领域、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并整合,对内容进行调整并达成共识。结果 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2,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分,变异系数均<0.22,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 χ2=144.44,P<0.001)。在输液连接装置的分类、维护等方面达成一致推荐意见。结论 《共识》可为国内输液连接装置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临床制订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决策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包装技术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委员会(执笔:姚卓娅, 张青, 钱黎明, 康洁)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5): 517-52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5.001
    摘要1464)   HTML50)    PDF (1405KB)(451)    收藏

    目的 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包装技术。 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8月,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委员会针对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包装的关键问题,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消毒供应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包装技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及3轮专家论证会,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与完善。 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7和0.973,各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4.00分,且变异系数<0.25,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1和0.338(P<0.001)。最终对《共识》术语及定义、基本原则、人员要求、环境要求、包装设备要求、包装材料与灭菌监测材料要求、包装辅助工具要求、包装前评估、包装操作及包装质量确认等10部分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结论 该《共识》内容涵盖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包装技术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指导消毒供应专业人员规范执行包装技术,提高无菌物品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最佳证据总结
    宋青青, 罗方伶, 唐倩, 黄娟, 谢鑑辉, 顾莺, 罗听薇, 朱丽辉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 232-23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2.015
    摘要1222)   HTML18)    PDF (805KB)(61)    收藏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相关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专业网站中关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技术报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 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9篇文献,包括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通过文献阅读、证据提取和归类,从注射前准备、注射中规范、注射后处置3个方面总结出12条证据。 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最佳证据,可为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患者意愿,审慎地选择并应用证据,从而保障注射安全,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护理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 四川大学华西循证护理中心(执笔:罗云婷, 陈妍伶, 吴晓妍, 谢汶倚, 蒋艳, 冯梅, 吴颖, 王聪, 钱玮琦, 刘祥敏)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5): 1797-180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5.001
    摘要1198)   HTML3)    PDF (948KB)(44)    收藏

    目的 编写“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规范和推广清醒俯卧位护理。 方法 2022年12月—2023年2月,研究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开展利益相关者访谈、专家会议,形成共识初稿,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合专家建议修订推荐意见,并评定证据及推荐等级,形成共识。 结果 共邀请20名专家参与函询,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推荐意见,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第1轮专家函询推荐意见认同度为4.20~4.95,必要性满分率为95%~100%,推荐意见认同度变异系数为0~0.227。第2轮专家函询推荐意见认同度为4.65~5.00,必要性满分率均为100%,推荐意见认同度变异系数为0~0.201。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6、0.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识包括操作性定义、多学科团队的组建、护理评估、实施要点、监测和管理、健康教育、不良事件的预防、护理质量管理。 结论 共识结合了现有证据、临床实际需求和医疗护理领域专家的推荐意见,可为护理工作者尽早有效开展患者清醒俯卧位提供指导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肩颈康复锻炼开始时间的研究
    范玉霞, 曾定芬, 李桂华, 蒋曼, 郭辉, 陈金凤, 刘奕婷, 周雨秋, 汪旭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6): 1925-193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6.001
    摘要1070)   HTML5)    PDF (1019KB)(20)    收藏

    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最佳肩颈功能康复锻炼的开始时间及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月—8月61例为试验组1,9月—12月60例为试验组2,1月—4月54例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术后肩颈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分别为术后48 h、全麻清醒后2 h、术后7 d,统计3组术后引流液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 d和3 d切口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肩颈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3组的引流液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 d和3 d颈部与腋下切口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组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和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生活质量中术侧颈肩部僵硬、疼痛、麻木、影响休闲娱乐4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2 h开始肩颈康复锻炼不会导致创腔出血和影响患者舒适度,能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肺移植术后患者匹配式运动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梁江淑渊, 曾妃, 顾培培, 郭璐瑶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8): 901-90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8.001
    摘要1018)   HTML1)    PDF (862KB)(20)    收藏

    目的 构建肺移植术后患者匹配式运动训练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便利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3月行肺移植术的患者35例作为试验组,2021年4月—11月行肺移植术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一致。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基础上,实施匹配式运动训练方案,该方案基于循证、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根据BODE指数,分为初级运动期、进阶运动期、强化运动期、稳定运动期4个阶段,涵盖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方案。比较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达标时间、术后实现深吸气量达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体重指数、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训练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达标时间、术后实现深吸气量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改良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时体重指数以及运动训练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配式运动训练方案具备精准性、安全性和可行性,能促进肺移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安宁疗护家庭会议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执笔:许湘华, 谌永毅, 肖亚洲, 朱丽辉, 刘翔宇, 李旭英, 应文娟, 何瑞仙, 袁玲, 项伟岚, 胡成文, 刘东英, 成琴琴, 颜逸霞)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3): 1541-154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3.001
    摘要936)   HTML12)    PDF (1197KB)(57)    收藏

    目的 形成“安宁疗护家庭会议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安宁疗护的从业人员实施家庭会议提供参考。 方法 成立“共识”编写小组,系统检索、评价和提取安宁疗护家庭会议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整理和分析专家意见,修改和完善初稿,形成“共识”终稿。 结果 第1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2.11%,第2轮为100%;专家判断系数为0.95,熟悉程度系数为0.89,权威系数为0.92;2轮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7和0.25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形成的“共识”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实施家庭会议的时机、家庭会议前准备、家庭会议的实施、记录与随访、注意事项8个方面。 结论 该“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安宁疗护家庭会议的规范实施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的循证实践
    黄小夏, 冯小芳, 胡思思, 陈霜, 孙彩霞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693-269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2.001
    摘要931)   HTML3)    PDF (984KB)(17)    收藏

    目的 将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母乳相关感染发生率、护士及产妇母乳院外管理知识问卷得分、护士及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21条证据、18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新生儿母乳相关感染发生率由5.81%下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护士及产妇母乳院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分别由(70.1±5.4)、(55.8±8.3)分提升至(87.6±5.0)、(74.5±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6,P<0.001;t=8.055,P<0.001);除条目8、13、16外,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审查指标执行率均上升至80%以上。结论 实施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规范产妇母乳采集、储存、运送行为,提高护士对母乳的监管力度,从而减少母乳被污染的风险,保证母乳质量安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顾婕, 马倩云, 高旭, 李惠珍, 孟晓红, 谢双怡, 樊帆, 周意, 曹洁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9): 1029-103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9.001
    摘要863)   HTML4)    PDF (1094KB)(31)    收藏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为临床上开展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循证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于2022年1月—3月,通过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7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和24 h尿垫试验评价方案的初步应用效果。结果 形成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包括6个一级条目、15个二级条目、43个三级条目;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9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0.12(均P<0.001);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得分和24 h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应用该方案对前列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指导可改善患者术后尿失禁的恢复情况,减少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24 h漏尿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程照护护理问题评估指标的构建
    芦秀燕, 迟琨, 郇姗姗, 公冶慧娟, 吴珂, 谢方瑜, 孙秀杰, 梁涛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 165-17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2.005
    摘要849)   HTML1)    PDF (1206KB)(20)    收藏

    目的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远程照护护理问题评估指标,为CHF患者的远程照护实施提供参考,以促进和完善CHF患者健康支持体系。 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提取CHF患者远程照护相关护理问题,通过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使问题的表达规范化,于2021年5月—9月应用德尔菲法确定CHF患者远程照护护理问题评估指标。 结果 共开展2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23,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73.33%和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9、0.247(均P<0.01)。最终确定的CHF患者远程照护护理问题评估指标包含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CHF患者远程照护护理问题评估指标科学性、实用性较强,可为CHF患者远程照护的实施及健康支持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体力活动的循证护理实践
    石珂, 张海玲, 钱荣, 赵雯静, 管晓红, 汪澄, 李隽祎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4): 389-39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4.001
    摘要822)   HTML2)    PDF (1293KB)(18)    收藏

    目的 将肾移植患者体力活动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其实施效果,以期促进肾移植患者早期康复。 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学方法,系统检索2009年1月—2021年3月国内外有关肾移植患者体力活动的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2021年5月—12月,以知识转化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情景与利益相关者主观意愿,对最佳证据进行筛选,制订循证实践方案,并于2022年4月—6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比较方案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肾移植患者握力、2 min步行距离、30 s坐立次数、首次离床日、首次排气日、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锻炼意向、平均住院日等体力活动水平与早期恢复相关结局指标。 结果 循证实践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33.33%~73.33%上升至34.4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日由7(7,8) d缩短至5(5,6) d,首次排气日由3(3,4) d缩短至2(2,3) d,自理能力得分由92(90,95)分提高至100(95,100)分,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5.07±5.06)分提高至(29.69±6.43)分,锻炼意向得分由16(12,16)分提高至16(14,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体力活动循证护理实践可提高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等,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的循证实践
    郭员志, 张红梅, 赵培, 王琦, 李玉环, 王淑芬, 于洋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7): 773-78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7.001
    摘要814)   HTML2)    PDF (1852KB)(32)    收藏

    目的 运用知识转化理论开展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的循证实践,并探讨效果。 方法 通过寻找证据、将证据引入临床情景、制订循证方案、基线审查、评估分析促进与障碍因素,于2021年8月—2022年6月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应用于临床,比较“团体标准”应用前后医护人员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及护理知识技能得分、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 结果 循证实践实施后,医护人员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知识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4,P<0.001);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自我护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9,P<0.001)。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由33.33%~100%上升77.14%~100%,15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团体标准”应用于临床,能够促进相关制度规范的完善,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技能,改善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预防意识及行为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中的应用
    范洪媛, 燕美琴, 赵希林, 苏杉杉, 冯瑶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0): 2445-245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0.002
    摘要793)   HTML5)    PDF (1092KB)(15)    收藏

    目的 探讨将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危孕妇中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规律产检的130例GDM高危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试验组采取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GDM发生率、孕期体重增长合格率、不良妊娠结局、GDM高危人群知信行问卷得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GDM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25.0%;巨大儿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的15.0%;孕期体重增长合格率为79.7%,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DM高危人群知信行问卷得分为(77.22±2.37)分,高于对照组的(66.78±2.71)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为(50.27±1.95)分,高于对照组的(32.55±1.9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GDM高危孕妇的知信行水平,减缓孕期体重增长,降低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家庭作业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张瑞芬, 胡佳琪, 顾玲敏, 朱建中, 陆江波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6): 645-65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6.001
    摘要789)   HTML0)    PDF (1179KB)(21)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作业治疗的家庭干预方案,探讨其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法形成作业治疗方案。2021年4月—10月,选取某三级专科医院首次入院的68例老年精神科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患者所在社区分组,梁溪区设为试验组,惠山区设为对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作业治疗,包括线上沟通,线下家庭访视、护理门诊和社区集体活动等;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比较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痴呆生活质量量表得分。 结果 干预后3、6个月,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得分、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的依从性为64.52%,干预后6个月的依从性为90.32%。 结论 实施家庭作业治疗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王宁, 吕琳, 杨丽梅, 王晓平, 韩琳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1): 2565-257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1.001
    摘要784)   HTML6)    PDF (903KB)(12)    收藏

    目的 构建本土化、科学可靠的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化工具。 方法 2021年6月—1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循证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制订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确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9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0~0.156、0.162~0.196,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 结论 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符合伤口造口专科临床实践与护理管理特点,可为客观评价伤口造口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卢艺苇, 杨伟梅, 王敏, 范雪梅, 程捷, 陆丽娟, 王昭昭, 何细飞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4): 1669-167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4.001
    摘要765)   HTML1)    PDF (961KB)(16)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4月—7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0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心脏康复指导和护理干预;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3月住院的40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指导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38例,对照组37例。干预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526.79±40.70) m,大于对照组的(469.41±55.82) m;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49±0.39) mmol/L,低于对照组的(1.77±0.49)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7.29±0.35)分,高于对照组的(6.33±0.37)分;试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7.04±0.65)分,高于对照组的(5.98±0.74)分;试验组生活质量得分为(64.47±6.25)分,高于对照组的(55.43±5.9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心脏康复指导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形成健康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心脏康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1例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伴全内脏转位患者的护理
    朱慧娣, 李燕, 江月红, 李贝贝, 徐巧英, 赵雪红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1): 1357-136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1.012
    摘要749)   HTML9)    PDF (621KB)(51)    收藏

    总结1例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伴全内脏转位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成立个案护理小组;基于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进行手术风险的预测,制订个体化预康复管理策略,做好风险防控护理;梳理左右侧相关的操作,培养全内脏转位的反向思维能力;充分进行肠道准备,降低消化道张力;术后做好消化道瘘的预防及护理;出院后继续做好延伸护理。患者术后36 d出院,随访3个月,胃纳好,体重有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颈椎手术患者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
    吴明珑, 周雁荣, 詹雪, 刘洪娟, 谈晶, 赵娅, 高云, 陈媛, 潘美琪, 王玮荻, 王兰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 133-14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2.001
    摘要731)   HTML0)    PDF (1142KB)(10)    收藏

    目的 将颈椎手术患者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应用效果。 方法 筛选颈椎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订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并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护士对颈椎手术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知识水平。 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23个审查指标中,19个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显著高于基线审查水平(P<0.05)。护士颈椎手术气道梗阻知识水平得分由(48.38±9.40)分提升至(53.49±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颈椎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知识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信息需求和自我管理的研究
    夏瑶瑶, 李颐, 熊晓云, 周亮, 王艳慧, 马兰英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4): 398-40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4.002
    摘要724)   HTML0)    PDF (1087KB)(20)    收藏

    目的 描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心脏康复信息需求、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轨迹,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心内科病区和心血管门诊,纳入符合标准的186例PC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脏康复信息需求量表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分别在术前1 d、术后3 d及出院后1、3、6个月共5个时间点进行跟踪随访,评估患者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和自我管理行为。 结果 最终纳入165例,围手术期PCI患者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诊断与治疗维度得分在术前和出院后1个月内达到高峰,总体呈动态变化;出院后6个月内,PCI患者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总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下降趋势,但风险因素管理维度得分在出院后3个月内呈上升趋势;在出院后6个月内,PCI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维度、疾病医学管理维度得分均呈下降趋势,情绪认知管理维度得分呈上升趋势。在出院后1个月,心脏康复信息需求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r=0.185,P<0.05);在出院后6个月,两者呈负相关(r=-0.174,P<0.05)。 结论 PCI患者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在围手术期和出院后6个月内呈动态变化;PCI患者的心脏康复信息需求与自我管理行为在出院后1个月呈正相关,在出院后6个月呈负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随访管理,满足其疾病康复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降低再入院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李怀燕, 李育玲, 于静, 孟效红, 崔映琴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3): 2842-285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3.004
    摘要699)   HTML10)    PDF (1247KB)(78)    收藏

    目的 检索、评价和汇总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依据“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指南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Scopus、医脉通、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纳入2011年8月—2021年8月涉及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专家共识及原始文献。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最终纳入文献所提取的证据进行标准化整合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4篇、专家共识3篇、Meta分析1篇。形成26条最佳证据,涵盖静脉治疗团队、置管部位及方式、冲封管工具及操作、堵塞预防策略、堵塞处理策略、健康教育6个部分。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形成过程严谨、科学,具有临床实用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导管堵塞预防策略,规范导管堵塞的处理策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患者跌倒风险感知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鲍冠君, 朱琳, 刘苑菲, 姚梅琪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811-281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2.020
    摘要693)   HTML4)    PDF (822KB)(15)    收藏

    目的 汉化患者跌倒风险感知量表(Fall Risk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for Patients,FRPQ),并对其进行文化调试和信效度检验,为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感知提供工具。方法 对英文版FRPQ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试及预调查,确定中文版FRPQ的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对浙江省1所医院和山东省1所医院的3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FRPQ包含环境因素(13个条目)、个人活动因素(8个条目)和身体状况因素(5个条目)3个维度,共26个条目。全体一致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67,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9,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6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经讨论后合并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229%。以中文版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作为校标,相关系数为0.577。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2,分半信度为0.808。结论 中文版FRP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患者对跌倒风险感知的自评,从而激发患者对跌倒的自我防护,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危重症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赵晓霜, 张丹, 关汭昕, 张葆荣, 孙海瑞, 吴函书, 邢唯杰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0): 1157-116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0.001
    摘要677)   HTML1)    PDF (1285KB)(32)    收藏

    目的 构建危重症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预防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在文献回顾、证据总结后,于2021年8月—9月进行2轮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患儿CRT预防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3月在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重症患儿作为试验组,2021年10月—12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危重症患儿CRT预防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CRT常规预防措施的执行率以及患儿CRT发生率、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 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90。在第2轮专家咨询中,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为0~0.14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9(P<0.001);可行性评分的变异系数为0~0.14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513(P<0.001)。最终构建的危重症患儿CRT预防方案包括3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和24个三级条目。应用结果显示,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工具使用率、风险评估时机正确率、颈静脉置管率、药物预防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CR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儿CRT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实施该方案可提高医护人员对常规预防措施的执行率,降低危重症患儿CRT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刘秀, 刘滨滨, 权明桃, 詹炜丽, 杨登碧, 张佳薪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3): 261-26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3.001
    摘要665)   HTML5)    PDF (1013KB)(24)    收藏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取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膈肌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采用超声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24、48、72、120 h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吸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膈肌增厚分数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膈肌移动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0 h,试验组吸气末膈肌厚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2、120 h,试验组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0 h试验组膈肌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氧饱和度骤降、心动过速、肌肉骨骼损伤等不良事件。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膈肌功能,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崔雪岩, 张金华, 周小琰, 王宸珂, 王若雨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3): 268-76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3.002
    摘要662)   HTML5)    PDF (1173KB)(25)    收藏

    目的 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函询构建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价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2月在新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时长2个月。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2个月,采用徒手肌力检查、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和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各42例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和焦虑抑郁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和2个月,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
    廖俪雯, 王琳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8): 942-94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8.007
    摘要641)   HTML2)    PDF (1170KB)(16)    收藏

    目前,国内大部分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构建提升护士心理弹性的有效干预方案是维护国内护士身心健康和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文针对国内外护士心理弹性的干预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综述,分析现有干预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旨在为今后制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于甜栖, 孙国珍, 高敏, 王洁, 刘沈馨雨, 黄杨曦, 鲍志鹏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4): 414-42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4.004
    摘要631)   HTML7)    PDF (1149KB)(30)    收藏

    目的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为提高患者运动参与度提供指导。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以患者健康参与模型为理论指导,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初稿。2022年5月—6月,通过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函询,征询专家意见并修订,形成方案终稿。 结果 经过2轮函询后18名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系数为0.831,第2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02(P<0.001),条目变异系数为0~0.185,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空白期、觉醒期、依赖期、自我实现期4个分期,每个分期均包含3个干预视角,共23条具体措施。 结论 构建的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能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病种分值付费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
    潘卫宇, 谢煜, 李佳佳, 杨阳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0): 2437-244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0.001
    摘要625)   HTML1)    PDF (1128KB)(13)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病种分值付费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路径表单,为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构建路径表单,初步构建基于病种分值付费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于2022年1月—3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该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9、0.91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76、0.299,最终形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包含6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107项三级指标。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基于病种分值付费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可作为该类患者临床措施实施和护理质量评价的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非人工气道护理方案构建
    胡恩慧, 沈小芳, 李红艳, 徐妍妍, 秦学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 15-2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1.002
    摘要624)   HTML8)    PDF (1102KB)(29)    收藏

    目的 构建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非人工气道护理方案,为有效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借鉴。 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初步拟订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非人工气道护理方案,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条目进行修改,确定最终方案。 结果 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24%、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0;第2轮专家函询后,各个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24、0~0.24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9、0.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方案包括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评估、进食管理、呼吸道管理和口腔卫生管理4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54个三级条目。 结论 该研究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构建的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非人工气道护理方案具有可靠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王钰, 徐园, 邓海波, 王晓杰, 孙建华, 马玉芬, 庞冬, 杨旭, 朱丽筠, 刘佳, 曹海颖, 尚高鹏, 曹晶, 吴欣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4): 2949-295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1
    摘要619)   HTML4)    PDF (1065KB)(33)    收藏

    目的 开展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 方法 以知识转化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适宜临床情境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证据24条,制订6条审查标准和33个审查条目,以患者为单位现场观察护士的预防行为,依据基线审查结果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循证实践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 结果 6条审查标准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护士对患者和(或)照顾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宣教(0)、护士能正确执行物理预防医嘱(62%)、护士能正确执行药物预防医嘱(81%)、科室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方案落实的质量控制(21%)存在改进空间。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包括缺乏健康宣教工具和相关流程,护士欠缺相关知识、重视性不足和工作繁忙,以及患者理解力低和参与度低等,促进因素包括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密切、移动护理设备充足、循证科研力量扎实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 结论 该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判断制订的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证据与临床护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应充分利用促进因素克服障碍,实施改进,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治疗期间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卢山, 孙小玲, 王静, 王颖捷, 杨海明, 周建军, 杨燕, 张宁, 刘才琪, 刘亮, 沈迪文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 141-14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2.002
    摘要619)   HTML6)    PDF (1342KB)(14)    收藏

    目的 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治疗期间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在证据总结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构建PCOS不孕患者治疗期间生活方式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育龄期PCO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就诊时间,将2021年9月15日—30日收治的27例患者纳入试验组,通过评估、筛查、现状分析、制订体质量管理目标、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行为管理、健康指导、效果评价9个关键环节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将2021年2月15日—28日收治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BMI、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睾酮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及疾病相关生活质量状况。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BMI为24.43±2.99,低于对照组的26.48±3.49;胰岛素抵抗指数为2.42±0.98,低于对照组的3.52±0.97;血清睾酮水平为(0.55±0.19) ng/ml,低于对照组的(1.20±0.42) ng/ml;广泛性焦虑量表得分为(5.73±2.13)分、患者健康问卷得分为(5.12±2.66)分,低于对照组的(9.40±2.36)、(10.60±2.58)分;修订版PCOS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为(140.3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115.56±7.9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PCOS不孕患者治疗期间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有利于调整患者内分泌代谢状态、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人工智能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徐雪芬, 王红燕, 郭萍萍, 王宇璐, 冯素文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9): 1063-106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9.006
    摘要616)   HTML4)    PDF (754KB)(27)    收藏

    慢性病因其长期性、难治愈性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工智能为实现高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了方法。该文对人工智能及其在慢性病健康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人工智能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积极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恐惧和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燕美琴, 闫高慧, 任永莲, 曹馨月, 费也珊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4): 2957-296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2
    摘要613)   HTML1)    PDF (1045KB)(7)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恐惧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9月—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规律产检的11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建档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59名和对照组59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娩恐惧和总体幸福感水平。 结果 试验组57名、对照组59名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试验组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得分为(46.21±4.04)分,低于对照组的(63.02±2.43)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80.07±3.02)分,高于对照组的(71.32±3.1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7 d,试验组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得分为(36.07±5.02)分,低于对照组的(57.32±2.30)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85.88±3.31)分,高于对照组的(72.59±3.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孕妇分娩恐惧逐渐下降,总体幸福感逐渐增高,两组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 <0.001)。 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契合当代孕妇的心理需求,能够有效地降低孕妇的分娩恐惧,提高总体幸福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阶段恐惧疾病进展分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苏瑾, 杨巧红, 李耀霞, 熊佳铭, 邱玮瑜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4): 406-4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4.003
    摘要605)   HTML0)    PDF (1008KB)(19)    收藏

    目的 分析院外早期康复阶段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况及其潜在剖面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中青年AM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调查。对中青年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352例,其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44(28,51)分。中青年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可分为“恐惧低风险型”(23.86%)、“恐惧高风险型”(20.46%)、“严重恐惧型”(55.68%)3个潜在剖面类别,其影响因素包括紧张感、失控感、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慢性合并症情况(均P<0.05)。 结论 中青年AMI患者院外早期康复阶段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偏高,且存在异质性。护士应重点关注恐惧高风险型及严重恐惧型患者,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尽早对AMI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采取针对性预防及心理护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许莉莉, 胡引, 王红燕, 冯素文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 238-24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2.016
    摘要602)   HTML12)    PDF (742KB)(27)    收藏

    预康复是一种康复新策略,可通过术前干预提高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储备以进一步加速手术恢复,已在多个学科中开展应用。该文综述了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因素等,为预康复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青少年慢性病患者药物素养的研究进展
    罗听薇, 张娜, 宋青青, 向玉琼, 蒋思珊, 张智强, 夏青青, 朱丽辉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9): 1149-115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9.018
    摘要596)   HTML2)    PDF (672KB)(33)    收藏

    药物治疗是青少年慢性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素养不足不仅会降低其用药依从性,甚至可能导致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文从青少年慢性病患者药物素养的概念、现状、药物素养不足的危害、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患者的药物素养、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智能交互式护理信息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蒋璐璐, 王喜益, 徐洁慧, 邬燕伟, 胡韵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6): 654-66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6.002
    摘要594)   HTML0)    PDF (1202KB)(21)    收藏

    目的 构建智能交互式护理信息支持系统并验证其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年轻乳腺癌患者为中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维度的交互作用,构建可提供个性化护理信息支持的智能交互式护理信息支持系统。方便选取2021年4月—12月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采用系统分配随机对照分组,其中试验组(n=50)给予智能与交互服务干预,对照组(n=50)给予信息支持系统中的常规支持。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症状困扰、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1个月,两组指标整体呈良性趋势,试验组的优势较对照组大。干预3个月,试验组45例、对照组42例完成研究,在症状困扰、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示组间、时间、交互作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智能交互式护理信息支持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改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身心症状、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并提高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护士组织沉默现状及潜在剖面分析
    姚鑫, 文司棋, 沈媛媛, 宋梓菱, 陈燕燕, 张佩华, 黄小琼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8): 921-92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8.004
    摘要590)   HTML4)    PDF (1156KB)(24)    收藏

    目的 探讨护士组织沉默的现状,并分析其潜在剖面及人群特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月选取中国东北、华南、华中、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七大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员工沉默行为调查量表和同事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组织沉默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共纳入3 974名护士,其组织沉默分为4个潜在剖面,分别为“局外人”(15.60%)、“顺从者”(22.60%)、“中间人”(37.75%)和“主人公”(24.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家庭经济负担、健康状况、职务、护士长支持得分、同事支持得分和医院等级是组织沉默潜在剖面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护士组织沉默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4个潜在剖面。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对护士进行个体化干预,以降低护士组织沉默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张帅, 陈娟红, 全殷殷, 姚惠萍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 55-5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1.007
    摘要589)   HTML9)    PDF (655KB)(37)    收藏

    目的 构建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研究小组,以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为基础,构建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系统实时采集相关数据,实现患者身体约束决策动态提醒和质量控制。选取2022年1月—6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216例患者为应用对象,比较系统应用后(2022年4月—6月)与应用前(2022年1月—3月)患者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收集护士对该管理系统的满意度。 结果 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应用后,身体约束率(35.19%)低于应用前(49.07%),约束时长为45.71(16.41,121.31) h,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0(28.05,317.00) h,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士对约束管理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4.56±0.48)分。 结论 使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有助于降低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减少约束时长,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度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薛瑾, 王清, 蒋玲, 程念开, 黄琴, 倪兴梅, 顾肖, 陈怡雷, 夏莲子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9): 1037-104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9.002
    摘要586)   HTML1)    PDF (1014KB)(25)    收藏

    目的 构建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包括风险评估与风险识别、智能决策、效果评价等功能的ICU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2022年6月—8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正式使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首次接受谵妄预防措施的时间、护理记录书写耗时及护理记录缺陷率,收集护士对系统的满意度。结果 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首次接受谵妄预防措施的时间、护理记录书写耗时及护理记录缺陷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该系统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100.88±4.06)分。结论 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护士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ICU患者谵妄预防管理的质量,护士对系统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