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7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2-12-20
    论著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王钰, 徐园, 邓海波, 王晓杰, 孙建华, 马玉芬, 庞冬, 杨旭, 朱丽筠, 刘佳, 曹海颖, 尚高鹏, 曹晶, 吴欣娟
    2022, 57(24):  2949-295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1
    摘要 ( )   HTML ( )   PDF (4.0¥) (106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开展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 方法 以知识转化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适宜临床情境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证据24条,制订6条审查标准和33个审查条目,以患者为单位现场观察护士的预防行为,依据基线审查结果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循证实践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 结果 6条审查标准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护士对患者和(或)照顾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宣教(0)、护士能正确执行物理预防医嘱(62%)、护士能正确执行药物预防医嘱(81%)、科室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方案落实的质量控制(21%)存在改进空间。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包括缺乏健康宣教工具和相关流程,护士欠缺相关知识、重视性不足和工作繁忙,以及患者理解力低和参与度低等,促进因素包括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密切、移动护理设备充足、循证科研力量扎实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 结论 该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判断制订的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证据与临床护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应充分利用促进因素克服障碍,实施改进,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孕产妇心理护理专题
    积极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恐惧和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燕美琴, 闫高慧, 任永莲, 曹馨月, 费也珊
    2022, 57(24):  2957-296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2
    摘要 ( )   HTML ( )   PDF (3.5¥) (104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恐惧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9月—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规律产检的11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建档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59名和对照组59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娩恐惧和总体幸福感水平。 结果 试验组57名、对照组59名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试验组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得分为(46.21±4.04)分,低于对照组的(63.02±2.43)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80.07±3.02)分,高于对照组的(71.32±3.1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7 d,试验组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得分为(36.07±5.02)分,低于对照组的(57.32±2.30)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85.88±3.31)分,高于对照组的(72.59±3.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孕妇分娩恐惧逐渐下降,总体幸福感逐渐增高,两组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 <0.001)。 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契合当代孕妇的心理需求,能够有效地降低孕妇的分娩恐惧,提高总体幸福感。

    终止畸形胎儿妊娠孕产妇哀伤辅导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刘璐, 王为红, 孙世文, 钱嘉璐, 余晓燕
    2022, 57(24):  2964-297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3
    摘要 ( )   HTML ( )   PDF (3.5¥) (147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终止畸形胎儿妊娠孕产妇哀伤辅导方案(以下简称“哀伤辅导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为临床上开展终止畸形胎儿妊娠孕产妇哀伤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哀伤辅导方案初稿。于2021年3月—4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哀伤辅导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11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住院的终止畸形胎儿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哀伤辅导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使用围产期悲伤量表评价方案的初步应用效果。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4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5、0.86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23、0.262。最终构建的哀伤辅导方案包含6个一级条目和34个二级条目。干预后,试验组围产期悲伤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提高[1.50(-7.75,16.50)]分,低于对照组的[16.00(11.00,29.5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3,P=0.034)。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哀伤辅导方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以降低终止畸形胎儿妊娠孕产妇产后1个月的哀伤水平,方案进一步验证后可推广应用。

    围产期丧失胎儿产妇对基于安宁疗护告别仪式体验的质性研究
    徐萍, 王璇, 单春剑, 田莹莹, 蒲丛珊, 王义婷, 宫婷, 姚露
    2022, 57(24):  2971-297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4
    摘要 ( )   HTML ( )   PDF (3.0¥) (101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深入了解围产期丧失胎儿产妇经历基于安宁疗护告别仪式的内心感受。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的15例围产期丧失胎儿经历基于安宁疗护告别仪式的产妇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 结果 围产期丧失胎儿产妇对基于安宁疗护告别仪式的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告别仪式的需求、复杂的情感交织、感知社会支持的改变。 结论 基于安宁疗护的告别仪式可以使围产期丧失胎儿产妇的负性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减轻丧失带来的痛苦,降低抑郁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重视围产期丧失胎儿产妇的心理需求,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手段,帮助其正确面对并接受丧失现实,最终实现家庭健康发展。

    产妇产后抑郁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沙利娟, 张爱霞, 樊雪梅, 丛胜楠, 王瑞, 孙晓晴, 朱珠, 周晖
    2022, 57(24):  2977-298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5
    摘要 ( )   HTML ( )   PDF (4.0¥) (106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索、评价、汇总国内外产妇产后抑郁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为开展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站、计算机决策系统及专业学会网站中关于产妇产后抑郁非药物干预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补充检索2019年9月—2022年3月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与证据汇总。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9篇,从产妇产后抑郁的物理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其他形式干预、干预实施与监测5个方面总结28条最佳证据。 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非药物干预措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妇自身意愿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案,并做好干预过程的质量监控。

    精神关怀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思雨, 于丽玲, 中塚幹也
    2022, 57(24):  2985-299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6
    摘要 ( )   HTML ( )   PDF (3.0¥) (8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关怀指医护人员为恐惧和脆弱的患者提供温柔且充满爱的关怀。该文对精神关怀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其内容、支持时机及形式,深入分析探讨了精神关怀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护理人员对精神关怀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专科实践与研究
    ICU转出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欧阳艳艳, 王晓霞, 陈璟, 谢少飞, 靳彩云
    2022, 57(24):  2991-299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7
    摘要 ( )   HTML ( )   PDF (3.0¥) (80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ICU转出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认知障碍和构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1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45例ICU转出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等进行调查,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ICU转出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220例ICU转出患者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其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38.1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谵妄发生次数、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评分是ICU转出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ICU转出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谵妄发生次数多、睡眠质量差的ICU转出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高风险患者,积极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高原地区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丽娟, 李月美, 潘世琴, 张成斌, 刘娟丽, 李晓芳, 董守云
    2022, 57(24):  2997-300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8
    摘要 ( )   HTML ( )   PDF (3.5¥) (89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高原地区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月—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青海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ICU患者实施双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ICU患者192例,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海拔高度、疾病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素氮、C反应蛋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9.094,95%CI为2.035~40.639,P=0.004)、少数民族(OR=5.510,95%CI为1.082~28.052,P=0.040)、居住地海拔2 000~2 500 m(OR=4.395,95%CI为1.433~44.572,P=0.02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05 s(OR=6.727,95%CI为1.117~40.496,P=0.037)、C反应蛋白>3.07 mg/L(OR=9.545,95%CI为1.403~64.945,P=0.021)是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入住ICU的患者应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筛查,女性、少数民族、居住地海拔2 000~2 500 m、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05 s、C反应蛋白>3.07 mg/L的ICU患者应作为深静脉血栓的重点筛查人群。

    学龄期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贾元敏, 伊默, 王晶晶, 张泽懿, 王海霞, 陈欧
    2022, 57(24):  3004-301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09
    摘要 ( )   HTML ( )   PDF (3.5¥) (100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因素对学龄期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9月在山东省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或住院的学龄期哮喘患儿及其父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服药依从性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共纳入211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得分为(19.15±4.27)分,哮喘未控制率为43.6%。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患儿服药依从性、一级亲属哮喘史是学龄期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服药依从性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患儿症状控制水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395,95%CI为(0.273,0.540),占总效应的54.6%;患儿服药依从性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其症状控制水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35,95%CI为(-0.598,-0.254),占总效应的58.8%。 结论 学龄期哮喘患儿症状控制较差,临床医护人员需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对患儿症状控制水平的影响,应指导父母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以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及症状控制水平。

    学龄期肥胖哮喘患儿及其父母运动恐惧体验的质性研究
    尹悦, 蔡倩, 罗雯, 陈晓, 董改琴, 杭琳, 廖月霞, 陈玉瑛
    2022, 57(24):  3011-201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0
    摘要 ( )   HTML ( )   PDF (3.0¥) (79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探讨学龄期肥胖哮喘患儿及其父母对运动恐惧的体验,为制订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在扬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13例学龄期肥胖哮喘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 结果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共提炼出3个主题。①对运动存在多种错误认知:认为运动会诱发多种不适症状;混淆运动后生理性不适症状及哮喘急性发作;部分父母对患儿肥胖产生过度警觉,强制患儿运动。②对运动恐惧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患儿主动回避运动;部分父母限制患儿运动。③感知到运动恐惧的不良后果:久坐行为增加,运动耐力降低,进一步加重肥胖和运动恐惧;与同伴的交流减少,引发自卑感。 结论 学龄期肥胖哮喘儿童及其父母对运动存在多种错误认知,常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进而加重肥胖和运动恐惧。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协助患儿及其父母制订运动计划,提供相关支持,以减轻运动恐惧,促进患儿科学锻炼。

    社区护理
    社区慢性病共病老年患者肌少症筛查工具的比较研究
    黄倩, 徐慧萍, 张艳, 刘延锦, 郭玉茹, 李慧景, 孙义芳, 时慕华, 王鑫
    2022, 57(24):  3017-302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1
    摘要 ( )   HTML ( )   PDF (2.5¥) (91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指环测试与小腿围对社区慢性病共病老年患者肌少症的筛查效果。 方法 2022年2月—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15个社区的慢性病共病老年患者330例,分别应用指环测试、小腿围对其进行评估,基于2019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提出的诊断标准,采用SPSS 26.0软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通过约登指数,确定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 最终纳入320例社区慢性病共病老年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为20.63%,指环测试、小腿围的筛查率分别为28.13%、21.25%。2种肌少症筛查工具在社区慢性病共病老年患者中的灵敏度为68.2%、73.0%,特异度为82.3%、80.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2、0.810,小腿围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男性<34.5 cm、女性<33.5 cm。 结论 小腿围对社区慢性病共病老年患者肌少症的筛查更具灵敏度和准确性。

    临床实践
    1例产后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前状态患者的护理
    陈燕琴, 杨红燕, 陈圆圆, 徐剑锋, 魏慧
    2022, 57(24):  3022-302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2
    摘要 ( )   HTML ( )   PDF (2.0¥) (7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产后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前状态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加强病情观察,及早识别肌无力危象前状态;加强诱因管理,预防肌无力危象;分阶段实施呼吸康复护理;加强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患者住院29 d,未发生肌无力危象,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康复出院。

    1例歌舞伎面谱综合征合并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的护理
    谢畅, 刘芳
    2022, 57(24):  3026-302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3
    摘要 ( )   HTML ( )   PDF (2.0¥) (6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因基因突变导致歌舞伎面谱综合征合并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改善缺氧症状;缺氧改善后及时进行离氧训练,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加强气道管理,控制肺部感染;尽早输血、补充铁剂,纠正贫血;采用激素冲击治疗,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促进病情恢复;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提高患儿出院后生活质量。经42 d的治疗及护理,患儿肺部情况好转并顺利出院。

    1例先天性左心室壁瘤患儿的护理
    唐晓敏, 诸纪华, 施凤双, 张泽伟, 高强, 谢春露
    2022, 57(24):  3030-303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4
    摘要 ( )   HTML ( )   PDF (2.0¥) (5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1例先天性左心室壁瘤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护理要点:严格控制血压,预防心脏破裂;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预防心力衰竭;及早处理血栓,预防血栓栓塞。术后护理要点:加强早期镇静、镇痛管理;严格控制出入量,维持左心功能稳定;保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心律失常;加强居家护理指导。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患儿顺利出院,出院1个月时,门诊随访提示心功能稳定、生长发育正常。

    2例特发性胆道穿孔患儿术后行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护理
    杨颖, 卞兰峥, 盛玉, 潘芳, 陈丽珍
    2022, 57(24):  3034-303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5
    摘要 ( )   HTML ( )   PDF (2.0¥) (75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2例特发性胆道穿孔患儿术后实施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组建营养管理团队,重视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制订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启动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并加强喂养耐受性评估;实施自体消化液回输;加强胃造瘘的护理;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指导及延续性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例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好转出院。出院后6个月随访,生长发育正常。

    证据综合研究
    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舒越, 毕蒙蒙, 张超, 龚艳艳, 李智欣, 周甜甜, 李星茹, 刘晓玉, 谢文广
    2022, 57(24):  3038-304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6
    摘要 ( )   HTML ( )   PDF (4.0¥) (94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与标准制订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中国临床指南文库、医脉通、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关于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2022年2月。由4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2名研究者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 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9篇。总结出29条最佳证据,包括人工气道评估、气囊的选择、气囊充气方法、气囊充气时机、气囊压力调节、气囊漏气评估、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气囊漏气试验8个方面。 结论 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助于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梁军利, 薛珊, 刘磊, 靳英辉, 尹彦玲, 王瑛玮, 魏淑艳, 李来有
    2022, 57(24):  3046-305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7
    摘要 ( )   HTML ( )   PDF (4.0¥) (114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炼并总结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数据库及相关学会网站中与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策略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2022年1月,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由4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 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6篇。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及气道管理、镇静评估与管理、镇痛评估与管理、谵妄监测与预防、组织管理6个方面总结了25条最佳证据。 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为PICU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提供循证依据。应用证据前,医护人员应评估临床情景及障碍因素,促使证据有效、安全地向临床转化。

    综述
    微认证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杨清, 李苏雅, 田翀, 曾铁英
    2022, 57(24):  3054-305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4.018
    摘要 ( )   HTML ( )   PDF (2.5¥) (6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微认证作为一种能力本位、结果导向的补充认证模式,可以促进护理特定专业能力灵活认证和证书流通,弥补传统教育认证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护理专业持续变革的需求。该文对微认证的发展背景以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微认证运用于护理领域的趋势和方向,以期为推动微认证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