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消瘀通络薰条灸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
杨娇娇, 张莉, 许秋群, 秦丹霞, 王莉, 董晓晓, 宁丽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7): 2074-208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7.004
摘要479)   HTML5)    PDF (1165KB)(25)    收藏

目的 探讨消瘀通络薰条灸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在查阅文献和专家会议讨论基础上,构建干预方案。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浙江省某骨科医院关节科住院的132例骨科大手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消瘀通络薰条灸组、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消瘀通络薰条灸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消瘀通络薰条灸治疗,艾灸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艾灸治疗,对照组实施预防DVT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3组出院前下肢DVT发生率,术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每日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干预方案的完成率。结果 消瘀通络薰条灸组未发生下肢DVT,艾灸组下肢DVT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6.67%,消瘀通络薰条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3组患者组内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组间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85,P<0.001;F=247.377,P<0.001;F=32.626,P<0.001;F=17.056,P<0.001)。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术后第6、7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瘀通络薰条灸组和艾灸组干预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且干预方案完成率均为97.73%。结论 消瘀通络薰条灸能更有效地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持续缓解患肢疼痛,且干预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验证
吕永利,耿力,万盈璐,杨娇,胡莹,辛小燕,张可可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8): 1174-117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8.009
摘要791)   HTML2)    PDF (779KB)(14)    收藏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LEL)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肿瘤病房符合标准的患者181例,根据是否发生LEL分为LEL组(n=41)和非LEL组(n=140),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LEL的风险预测模型纳入淋巴清扫(OR=10.683)、病理分期(OR=9.23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OR=19.486)、下肢深静脉血栓(OR=12.008)、术后放疗(OR=4.636)共5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2.369 × 淋巴清扫+2.223 × 病理分期+2.970 ×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486 × 下肢深静脉血栓+1.534 × 术后放疗-5.518。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71,Youden指数为0.578。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77,正确率为74.35%,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LEL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LEL的发生,可为护理人员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